今天去看了《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在此先提一件事兒:之前我一直很奇怪到底所謂鳳凰會的「密令」是什麼?
因為小說中好像都沒提到有關什麼「密令」、「任務」…等(我真的看了很多遍喲!)
後來看到某段新聞中,是個不知道什麼的記者會中,「金庸」說…(沒錯,他就是那個金庸)
他也有看哈利波特系列的小說,但他對《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的翻譯有意見
他說…「Order」中文的其中一種解釋,就是「會」的意思,所以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應該只翻譯成「鳳凰會」而已
哦…原來如此啊!
所以「密令」是台灣自己加上去的嘛!
像大陸就譯為《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才是正確的啊!
好了,再跳回今天看的電影吧
說實在…有點失望;感覺比較悶
對恩不理居(Umbridge)的著墨是不是太多了呀?
飾演Umbridge的Imelda Staunton她的有些表情我覺得怪怪的…和當時的情節有點不搭
不過人家可是影后來的呢!
《哈利波特》目前六集的小說中,我最喜歡的經典場面就是衛斯理雙胞胎飛向自由的那段
我也一直很期待,電影會怎麼拍這段
可是…我又失望了
煙火是放得很精彩,但是就是缺少了那種大快人心的「爽」的感覺
可能是小說中可以慢慢鋪陳Umbridge如何壓迫大家,到最後雙胞胎絕地反攻時
那種「大復仇」的感覺,才真正暢快呀!
電影中,好像雙胞胎突然就說…「學校外面才是他們發展的天地」
然後就莫名奇妙的在普等巫測時來鬧場了
(除了稍早前Umbridge有頒布一條「不得購買衛氏兄弟產品」的禁令外,電影中她似乎並沒有怎麼惹毛雙胞胎啊…?)
還有就是張秋揹黑鍋,當了告密者
我不曉得為什麼電影要這麼編?難道只是為了讓張秋戲份消失的安排嗎?
小說中是張秋的朋友毛莉當抓耙仔,電影也可以這樣演的嘛…
雖然,在小說中,我也不是很喜歡張秋
但她和哈利接吻,已經氣壞很多粉絲了,又何苦讓她再擔這個莫虛有的罪名呢?
還有,登場人物越來越多,實在浪費了很多好演員
比如前幾集就出場的:飾演崔老妮的Emma Thompson、演路平教授的David Thewlis,還有本集新加入的貝拉雷斯壯(Helena Bonham Carter飾)…等,個個都是有實力的硬底子演員;可是全都成了大配角,讓我覺得…即使是隨便找個不知名的演員都可以勝任的啊…
整體來說…比預期的還要失望
特效太少囉…(我看電影本來就是追求娛樂效果的嘛…)
不過《混血王子的背叛》我還是願意去看
不像《神鬼奇航》那樣,已經令我倒盡胃口嚕…
《討人厭的恩不理居》
這個女人是哈利系列中,我最討厭的一個人
仔細看…這堂測驗考的是「符咒學理論」(Theory of Chrams)
《衛斯理兄弟修理恩不理居》
這場戲讓我大失所望,除了煙火就是恩不理居大逃亡了
堂堂一個魔法部官員,居然手忙腳亂的只會逃跑?
《據說是賣點的吻戲》
聽說很多影迷非常期待這場戲
又聽說這場戲拍了三十幾次,真不知丹尼爾是不是故意的…?
《感覺沒什麼發揮空間的海倫娜寶漢卡特》
本來都演古典美女的Helena Bonham Carter,這幾年卻一直演出怪異的角色…
看Helena在《慾望之翼》中的模樣(海報中穿紅衣者)和貝拉的樣子,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呀…

《完全是花瓶的艾瑪湯普遜》
其實當初知道她要演崔老妮,就覺得很可惜
畢竟戲份不多,又是個討人厭的角色
一樣都是討人厭,恩不理居的戲卻超多的
這一集中,連飛七的戲都比她多
真是浪費了影后啊…
《花瓶二號大衛休里斯》
這集的戲份也是超少,可有可無的路平教授…
《新血露娜羅古德》
本片比較令人安慰的角色─露娜羅古德(Evanna Lynch飾)
我倒覺得她比張秋還可愛哪…
《倒楣鬼張秋》
這個角色本來就不是很討喜,電影中還無緣無故揹黑鍋
再見啦…梁凱蒂!下集應該看不到妳囉…
《佛地魔》
怎麼看都覺得他是在表演噴火特技呀…

《魔法部》
本片令我覺得眼睛比較為之一亮的鏡頭
就是哈利第一次到魔法時,那個大廳熱鬧、華麗的樣子
《其實滿倒楣的德思禮一家人》
其實我後來覺得他們也有點可憐的,雖然大部份時候他們是很可惡…
我倒覺得達力演得不錯耶…(達力的本名才是叫Harry的哦…)(Harry Me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