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手機使用者旁邊聽故事》

王岫

 

最近一年,常搭客運來往經雪山隧道的國道五號北宜高公路。這條路,在雪隧之前,是綠樹環繞的一片青色山脈,過了雪隧,則是阡陌縱橫的蘭陽平原,都是適合賞景的好風光;要是累了,公路平坦舒適,也頗適合閉眼小憩一番。

 

但有幾次,前後座位大概是幾位利用假日結伴前往台北一日遊歸來的宜蘭鄉親,她們都是六十幾歲的阿嬤級婦女,一上車就嘰嘰喳喳,從本日的台北見聞到鄰居或親友小事,一個小時內,聊個不停,讓我的耳朵不得清靜片刻,被強迫聽了許多遊記、雜感似地,也真領教了幾個老太太聚在一起的威力。

 

但年輕人不用群聚,也有他們的威力。有一次,我隔座恰好是一位大學生模樣的女生,她在車子出了象山隧道後,就開始撥手機給友人或同學,聊著聊著,竟談起她男朋友和她交往的一些故事;雖然聲音不算大,但坐在隔壁的我,在她十幾分鐘的聊天中,還是不小心都知道了她的許多故事了。

 

手機做為一種新科技的傳播工具,攜帶方便和功能強大當然是它的好處,但它的開放性,竟讓人疏忽了通話應有的隱密和倫理。君不見,現在搭火車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經常難再有補充旅行中疲累的休息環境了,因為手機聲經常響起,有的單純只是聯絡、告知事宜,但也有不少年輕人,拿手機當聊天工具,許多私密或自己的故事,竟然都被人無心中「竊聽」了。

 

想想以前古典型的公共電話亭,不就是為了保障通訊的隱密而設置的嗎?這種電話亭,不僅有門可封閉,連超人克拉克(Clark Kent)都會利用它來掩護變裝動作,以拯救世人,一般人打個電話,也能有隱密的空間,不怕談話內容被別人聽見呢!

 

但手機發明後,人們講話似乎公開許多;辦新手機一個月可免費打幾百分鐘,或網內互打大優惠……等等通訊公司的促銷方案,更讓現代人勇於用手機聊天、說故事,所以,在台北街頭,常可看到行人邊走邊談笑風生;百貨公司、旅館大廳、車站……等等候車、等人的地方,大家一無聊,通常不是拿起報刊閱讀,而是拿起手機跟別人哈拉哈拉一番了。講手機已像一種圍成一圈圈的團體治療,要勇於將自己的問題或故事,講出來與大家分享似地;所以,你要聽什麼八卦或故事,靠近講手機旁的人,就可聽得到一大串了。

 

有些需要安靜的公共場所,像醫院、會議場所、圖書館等,雖然到處有禁止使用手機的標誌,但還是防不勝防。我最近在《美國的圖書館》(American Libraries)雜誌,看到我們的美國圖書館員同道曼利(Will Manley)先生寫的一篇文章,說他退休後,特別搬到奧克蘭附近的一座小城市,因為那裡有一所館藏和服務都很好的市立圖書館。但圖書館設置的一個給讀者反映意見的布告欄,裡頭最常被讀者幹譙的事,就是手機聲太多。圖書館員並非沒禁止,但圖書館除了配置有館員的閱覽室,還是有許多無人可管的一般空間;在美國的小鎮圖書館,也常把平裝本故事(story)或小說(Novel)書籍,放置在公共空間的幾個書架,旁邊有沙發或座椅,讓讀者在這區域優閒地閱讀作家寫的故事或小說。我們的曼利先生,原先也很喜歡在這區域讀故事或看小說,但他說,最近也常有人在這兒講手機。前幾天,他就從一位婦女的手機聊天中,聽到她的保險公司拒絕給付她那患有心臟疾病而去開刀的寵物愛犬的一段心酸故事;昨天,他又聽到一位老太太用手機在向人泣述說,她真想安樂死算了,因為她的退休金都因連動債券泡湯了……我們的曼利先生聽了,一邊考慮要不要報請社工人員來輔導這位老太太,一邊卻也感歎:「有了手機,就可聽到許多故事了,我幹嘛還跑來看這些喬伊斯、海明威或霍桑等作家的故事集呢?」

 

的確,以後你如果怕傷眼力,不想在晃動的車子裡看報紙或讀故事書,或許你就靠近一位講得津津有味,口沫橫飛的手機使用者旁邊,你就可聽到,像有人在朗讀「故事」給你聽了。

 

1999.06.07/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鬧鐘叫醒手指頭 的頭像
    鬧鐘叫醒手指頭

    故事 ∞ 開端

    鬧鐘叫醒手指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